为什么中证银行涨幅会超过中小板股票课程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泥沙俱下。尤其金融行业是重灾区,金融行业中的银行板块的估值一降再降,从30倍的PE的高估值降到了15倍的PE中枢,然后降到了10倍PE以下,甚至2013年银行板块降到了5倍PE,再也没能上来。连10倍的PE都望尘莫及,银行板块的PE之前的中枢,再也没能见到。
相比银行板块,中小板从2009年开始十几倍的PE一路攀升,站上了三十多倍的PE,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至20倍的PE后,又携同代表新兴经济、引领新兴经济的创业板风光无限的站上了六十多倍的PE,创业板还要比中小板的估值高一倍。经历了2015年的泡沫破灭,中小板再次回归到了25倍的PE以下。这些年的成长性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中证银行指数2008年末2582.81点,2018年末是5564.16点,翻倍多。价格指数不含分红,含分红的银行全收益指数同期涨幅是原先的近3倍。历史最高点是2018年1月份10303.10点,早已经超越了2008年初的高点,到了2018年末是7983.98点。
中小板指数2008年末。中小板R即全收益指数2008年末2930.47点,2015年最高是13060.95点,远远甩开了银行指数,而经历了调整后的2018年末是5229.12点。十年没有翻倍。过程非常精彩,结局落后银行。
现在银行的PE是7倍,中小板的PE是24倍。银行行业的涨幅稳如美国指数。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引起来的,见底后九年牛市慢慢上涨。而我们的中证银行虽然不是九年牛市,也算是下跌后再涨回来,2017年再次创出了历史新高。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市场和行业,涨幅却是在市场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稳定风格配置
如果做好资产配置,无论是行业还是地区,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单一风格就不能经常变化。要么持有低估的板块,要么持有成长的板块。不能持有低估的板块受不了了,全部换成代表新兴经济的成长的板块。也不能持有成长的板块踩雷了,全部换成低估的板块,两边挨打,得不偿失。有能力的也可能完全踏对,这需要一定的能力。
第二、估值和股息率是非常重要的
十年来,到了现在,银行为什么能够跑赢中小板,是因为银行有着高股息率,价格越低股息率也会相应越高。而且银行板块破净,相当于折价分红,可以拿到更多的分红,同时价格被净资产推着前进。相比银行,中小板的成长性是没问题的。然而,当发展扩张到一定的程度,经济周期开始下行,过度的债务、过高的杠杆透支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及相互持仓的过高商誉等等问题开始暴露,业绩会从高成长转为低成长甚至在恶劣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亏损。
第三、坚持再坚持
首先确定适合哪种投资风格。如果回到十年前,判断中小板先于经济复苏没错,先做一波中小板再做银行也没错。前提是有这种前瞻的能力。而且,还有及时切换的能力,甚至在这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切换,因为在这过程中哪一个行业板块都是曲折前进的。坚持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行业,那需要长时间的承受冷落,有着坚持而且长时间的被批成没落行业还能承受的能力。
如果进行资产配置,那么做好资产配置,定期调整,也要受市场近期效应的诱惑,到了2015年市场甚至把一些常年坚持低估的资深投资者彻底洗成了一种理念,中小板泡沫虽然有,即使中小板泡沫破灭,那些没用的蓝筹行业一样会下跌。结果,猜对了开头没猜对结尾,银行行业再次逆势创出了历史新高。现在很多投资者的理念又相反了。远离诱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总之,无论是估值股息率还是成长导向、有能力切换做适合的策略还是资产配置策略,都要懂得这种策略在长期投资中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怎样避免劣势,从而转化成优势,坚持并赢利。坚持一个公司需要进行公司分析,而坚持一个行业用指数基金配置却不用担心公司的黑天鹅。2008年末指数基金不是那么成熟,持有的银行破产了怎么办是个问题。避免不了持有的银行组合里面有深度亏损的。好在现在有了指数基金,持有低估的银行行业,完全可以当成一个策略,可以持有中证银行指数基金。
天弘中证银行指数A(001594)虽然在2015年7月8日的沪深市场高位成立的,因为持有的是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行业,在沪深300指数下跌了两成多,在中证500指数下跌了一半的情况下,依然正收益了4%。所以持有低估的指数基金也是一种优秀策略,行业环境差所以低估,低估也是机会,持有行业指数基金不用担心单只公司破产,环境再次改善经济复苏,未来出现估值和成长的双击也不是不可能的。
无论未来市场怎么演化,首先从策略上寻找正确的策略,避免错误的策略。没有深度分析公司的能力,用低估的指数基金简简单单的做配置,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从2018年的银行年报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银行质量的拐点的慢慢到来,现在持有低估的、高股息率的、破净的银行指数基金,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