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分析泛海控股还有投资价值吗外汇教程
随着市场的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股票开始显现出投资价值。虽然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但机会总是孕育在一片悲观声之中。当种种不利的预期逐渐被证伪,预期差的变化就是我们最大的盈利之源。现阶段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精挑细选后买入并持有,然后静静等待收获的一天。
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之下,房地产企业也纷纷陷入困境,17年的风光早已不在。如同之前选出皖能电力一样,我们从一个总体下行的行业中选出一家泛海控股,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它究竟有没有投资机会。
下跌的逻辑与背后的风险
泛海控股自15年6月创出阶段高点后,就开始了绵延不断的下跌。在其后的41个月中,仅录得12根月线阳线。而且除15年四季度外,近三年的下跌过程中几乎毫无反弹跌幅近78%。巨大跌幅的背后,是诸多负面的市场逻辑,而且似乎它们正在一一的被证实。
1、巨大的资金压力
如同标普在泛海控股的负面展望中所担心的,作为一家定位于“金融+地产”的上市公司,其两大资金密集型的主业对企业的现金流构成巨大的压力。
泛海控股的三季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为85.87%,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借款172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34亿,长期借款411亿,而目前账面上货币资金仅218亿元;同时公司还对关联公司提供了高达879亿的巨额担保。泛海控股的资金链断裂一直是市场最为担心的,从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数据来看市场对其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担忧的确有据可循。
2、危险的股权质押
根据泛海控股披露的最近一期股权质押公告,其大股东中国泛海持有的股份已质押99.56%,占公司总股本的66.82%。这个比例着实很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泛海控股资金的紧张程度。近年来诸多质押爆仓的案例表明,一旦大股东股权质跌破平仓线,将对股价带来怎样的毁灭性打击。最近大股东质押爆仓的上海莱士,其股价录得10个跌停,从19元跌至最低6元。
泛海控股大股东中国泛海及实际控制人卢志强从17年开始,频繁的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这显然并非单纯出于增持公告中所说的基于“对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其中或多或少掺杂着稳定股价,避免股权质押强制平仓的目的。
3、行业的整体下行
房地产行业自政策转向以来,已经迅速进入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总体偏紧的银根,双重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泛海控股2018年中报显示房地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仅为11.41亿,而17年同期这个数字是22.3亿,同比几乎腰斩。泛海控股的另一发展引擎金融业务,也受到“去杠杆”的影响。其中信托业务利润同比下滑40%,证券业务受到羸弱的资本市场拖累,拟通过收购Genworth来充实的保险业务也并不顺利,中美监管方近期才对方案予以批准。
总体上看,泛海控股持续下跌的市场逻辑是明确的,也是我们投资泛海控股不得不提起重视的。但这些风险到底是会进一步积聚并毁灭公司价值,还是随着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逐渐消除,从而引起公司价值的重估,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评判的。